今天在深圳證券報看到一篇文章。
說是最近,很多上市公司為了省錢,已經開始靠搬家過日子了,把辦公地址從豪華地段的寫字樓,搬到普通一點的寫字樓,甚至是一些破舊的工廠。
想想以前(有錢的時候),大家都是覺得自己的辦公地越奢華越扎眼越牛逼,恨不得都是CBD最佳風景區,現在為了節省開支,也是拼了,一把辛酸淚。
比如深圳有一家生態園林企業,從深圳福田中心區某地標級寫字樓搬走了,據上證報記者轉述,董秘說這樣每年可以節約500多萬的租金和水電。還有一家奢侈品運營商,從寫字樓高層搬到了低層,辦公面積也大幅縮減,董秘表示搬辦公室只是第一步,這每年可以節約四五百萬的開支。
各有各的說辭,但背后的原因大多是類似的,公司出現了資金問題,實控人或大股東質押出現流動問題,肯定會波及上市公司。不能都指望國資救你,別人救你的時候,你也得盡量自救不是。
再比如前段時間小米把部分業務從北京搬到了武漢南京,趣店也把總部從北京變成了廈門,其實都是開源節流。
雖然說辦公地址一直都是上市公司的臉面,但是你說連活著都成了問題,還談臉面有什么用。狀況不好了,不縮減開支就完蛋了,那可不是先要盡可能開源節流,先渡過難關再說。